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有经济布局如何优化?


导读: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经拉开帷幕。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背景下,国资央企在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乘势而上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各项工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稳经济作出更大贡献,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也将推出系列解读文章抛砖引玉,以资共享。今天我们聊聊新三年行动的总纲领——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国资国企的定位

在新三年行动中,“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纲领性的任务,实际上,新三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可以看作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施工图,在可预期的未来都将如此。

国资国企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排头兵,具体而言,就是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首先,是要强化国企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其次,是要积极成为“链长”企业,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第三,就是聚焦重点领域,提升产业链韧性、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国资国企真正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大国重器、强国基石。

优化布局的三种实施方式

国有经济优化布局结构,要坚持突出主业、聚焦实业,既有应势而“进”、蓄势而“转”,又有顺势而“退”。

(一)进军战略新兴产业

“进”是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加大国有资本投入力度,发挥国有资本引导带动作用,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集中。

(二)转型升级传统产业

“转”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大国有资本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巩固优势产业领先优势,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三)退出“两非两资”

“退”是加大“两非两资”和管理链条过长企业的处置力度,国有资本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管理失控的资产,持续瘦身健体。

国有资本的三集中和三大特征

国有资本要坚持专业化发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国有资本要坚守主责、做强主业,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四大任务

一是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力度。

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全面提升重要领域和节点自主可控程度。

三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能建造、智慧商贸、智慧农业等。

四是积极参与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积极参与和承接“一带一路”、RCEP、CPTPP等相关工作和任务,提升企业国际话语权。

强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

(一)顶层设计

完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着力破解影响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各领域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在产业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建立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用好各种政策工具组合,构建实体经济与科技、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产业—科技—金融—人才”高效联动局面,形成共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统筹协调

1.重视和完善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协同的制度体系,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以制度促转化,改进科技成果利益分配机制和科研人员激励机制,深入推进国资国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

2.重视和完善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针对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完善资本市场制度供给,创新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提升实体经济在技术创新基础上增加直接融资的比例。

3.重视和完善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协同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建立引导机制,深化市场化改革,让社会资本更好地参与到人力资源供给体系中。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现代产业劳动生产率,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人才制度保障。

推进产业“聚链成群”

完善提升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完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图谱,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推进上中下游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

推动形成“策源地+特色集群+集聚区”空间发展格局,支持创新资源富集的中心城市形成以扩散知识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并依托我国主要的城市群,发展知识密集型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壮大一批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

推动形成“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合作生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并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以市场化方式促进产业集聚,形成特色鲜明、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

推动形成“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服务组织平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提升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的供给水平,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服务环境。